医书

  • 杂症会心录

    最新章节:卷下
    综合类著作。清汪文绮撰。二卷。文绮有《脉学注释会参证治》已著录。作者认为古今运气不齐,方隅各异,禀赋悬殊,嗜好有别,不可拘泥古书。乃酌古准今,凡外感、内伤,详辨寒热、虚实、真假,成书于乾隆十九年,初刊于乾隆二十年。卷上首载魂魄论、审虚实、知生死三篇,次及中风、偏中、眩运、燥症、湿症、头痛、暑症、喘症、咳嗽、吐血、肺痈、肺痿、疟症、痢症、变症、膈症、盗汗诸证治,后列“脉间止变喘满症论”篇。卷下首载疫症、黄疸、消渴、不寐、胃脘痛、肿胀、胁痛、痹症、痿症、疮闭、肿腮、口角流涎、鼻渊、失荣、吐蚘、吐屎、鼓胀等杂证,次为妇人杂症落三月胎论、子痫及产后泄泻、血晕、发热、腹痛、呕吐、不寐、大便不通、变痉、瘀血流注经络。后有辨胸胁痛后临经变症及阴吹二篇。计总论三篇、内科三十七篇、妇科十四篇,凡五十四篇。文笔流畅,论理精要,辨证析因细致,并列有医方、医案。治法多以扶阳抑阴为主,与明名医张景岳之论颇为相合。实属作者积数十年究习古籍心得,临证体会经验总结,为内、妇科较好参考书。有乾隆二十年率川自余堂精刻本,《珍本医书集成》本。...

    汪文绮11-18 完结

  • 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

    最新章节: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
    又称《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》、《脏腑标本药式》。本草类著作。金张元素撰。一卷。元素字洁古,易州 人。另有 《医学启源》 已著录。作者受《内经》、《难经》、《伤寒论》、《中藏经》、《小儿药证直诀》等影响,提出“运气不齐,古今异轨,古方今病不相能也”的见解,结合临床经验制订,“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用药式”以脏腑为纲,以病证为目,对脏腑辨证用药按温凉补泻整理归纳,示其规律。如以肺脏为例,其证型分实证、虚证、热证、寒证,根据证型提出治疗原则和方药,成为脏腑证用药一种通用程式,对后世医家深有影响。有 《周氏医学丛书》 本。...

    张元素11-18 完结

  • 张卿子伤寒论

    最新章节:辨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
    伤寒类著作。明张遂辰撰。七卷。遂辰字卿子,号西农,祖居江西,后迁杭州。少年体弱多病,钻研医术,博览历代名家著述,对伤寒论研究尤深,医名显赫。因其学生张志聪、张锡驹均为钱塘人,又皆系伤寒名家,故有钱塘“三张”之称。卷一为辨脉、平脉法。卷二至卷六为辨六经病脉证并治等。卷七为霍乱、阴阳易及汗吐下可不可诸篇。张氏认为《伤寒论》经王叔和编次,其内容仍是仲景之旧、成无己之注,“引经析义,尤称详洽”。故凡引成氏之注,“悉依旧本,不敢去取”。并在成注基础上,选用朱肱、许叔微、庞安时、张洁古、李东垣、朱丹溪、王安道等家注释,以补成注不足。同时对成注中错误,亦能结合个人临床经验,提出己见。注释较为客观,流传甚广。有明刊本,一九五六年上海卫生出版社据清初圣堂藏版重印本。...

    张遂辰11-18 完结

  • 洞天奥旨

    最新章节:
    又名《外科秘录》。外科著作。清陈士铎撰。十六卷。士铎有《辨证录》 已著录。本书托名“岐伯天师”所传,故以“洞天”名。陈氏认为疮疡“其证实多,其变实异,而其祸实大”,不忍千百世人,因疮疡而夭丧,故集前贤名论、家传刀针良法、验方及临床经验,于康熙三十三年 撰成。卷一至卷四,总论疮疡之候诊法、用药、调护。在鉴别诊断上有相当水平。卷五至卷十三记述外科、皮肤科以及跌扑、金刃、虫兽伤等一百五十种证治。卷十四至卷十六,载各家外科治方二百八十首,强调治疗疮疡要切合临床实际,以及因人因病制宜、不可迷信鬼神。指出诊治疮疡要明确标本、脏腑、经络,析疮疡火毒须分阴阳。并以疮疡形、色、疼、痒、脓、血及全身症状辨其阴阳虚实、吉凶顺逆,颇有独到之处,可供临床参考。有康熙三十三年 古越大雅堂原刻本、乾隆五十五年 山阴陈氏刻本。凌云鹏 《陈士铎外科学术思想探讨》可供参考。...

    陈士铎11-18 完结

  • 神农本草经读

    最新章节:本草附录
    又名《本草经读》。清陈念祖撰。一卷。念祖有《长沙方歌括》已著录。陈氏有感于“宋元诸家,师心自用,药品日增,经文日晦”,欲阐发经旨,融贯《金匮》、《伤寒》之法于一帙,撰于嘉庆八年。其中辑录《本经》时用药物一百十八种,《本经》以外药物附录四十七种,计一百六十五种。按上、中、下三部分类,每品先列《本经》 及其他古籍原文,然后逐字加以解释。亦引用《本草崇原》等书具体内容,加以注释。详析药物气味、归经、有毒无毒、功效、主治等。继而阐发《伤寒》、《金匮》对药物的运用。间附按语于后,多有独到见解,有嘉庆八年橦书屋刻本,光绪三十一年商务印书馆《陈修园医书五十种》排印本及一九三七年上海大文书局《陈修园医书七十二种》排印本。...

    陈修园11-18 完结

  • 续医说

    最新章节:卷九
    医史著作。明俞弁撰。十卷。弁字子容,吴县人。平时癖于论医,时录心得收藏之。后仿《医说》体例辑成是书。约四万言。初刊于嘉靖元年。卷一原医,论述明朝医学、古之良医、医儒同道等,并介绍十部宋元医书;卷二论古今名医;卷三辨惑,论述脉诊、三焦、经脉及方药等部分医理;卷四释异法方宜、正治反治等专门名词,颇有发挥;卷五养生杂言;卷六至卷九论述临床医学中伤寒、内科杂病、妇、儿、五官科等部分证治;卷十药性,专论三十三种药物的性味功用。凡三十七门,二百二十八则。选录历代文献中所载医学掌故且未见于《医说》者,及个人耳目所及之医学奇闻轶事,作为补充,并注明出处。其中有些记载颇为可取。如于辨惑篇中,指出圣散子方因苏东坡作序而“天下神之”,宋末及明弘治间瘟疫大作,服此方而被害者不可胜数。乃分析其原因,客观指明此方的实际功效。另于药戒篇中强调寒食散有猛毒,指出服石之弊。叙述简练,编排有序,条理分明,为较好的《医说》读本。但因刊本不多,流传不广。有明嘉靖间原刻本,清宣统三年文明书局铅印本,一九八四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影印五陶凤楼本。...

    俞弁11-18 完结

  • 许氏医案

    最新章节:许氏医案
    医案。清许恩普撰。一卷。成书于光绪二十年 。载伤寒、温病、痢疾、淋症、霍乱、咳喘呃逆、胸腹绞痛、血晕等验案三十余则,约近万言。所载多为内科杂病及妇产科常见病证治。案例不多,但较为典型。审证细致,论治灵活,叙案简捷明了,辨证精当,尤长于脉诊。善于化裁成方,但不拘于内服方药。如治难产血晕用蒸薰疗法取效案; 治虚热牙痛,内服玉女煎加减,外以烧酒滴耳并敷药消肿止痛取效案等,获效迅速,简便易行。末附在京十年中来往诊视名公巨卿人名录,多达数百人。许氏临证经验丰富,可资临证参考。有一九二三年裘庆元刊 《三三医书》 本。...

    许恩普11-18 完结

  • 校注医醇賸义

    最新章节:朱跋
    成书于1863年。清代费伯雄著。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3年铅印本。此书原为24卷,后毁于兵火,费氏晚年追忆书中内容,不及十之二三,遂于原名后续“賸义”二字。全书共四卷列述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疾,以及虚劳内伤等诸杂病,先讨论病证,随载编著者自制方,后附古方,使读者明了。...

    费伯雄11-18 完结

  • 针经节要

    最新章节:针经节要
    针灸著作。佚名撰,元杜思敬辑。一卷。思敬有 《针经摘英集》 已著录。成书于金元之际。后辑入元代著名医书丛书 《济生拔粹》中。本书系录《针经》,并加以发挥而成,故名。书分四部分,首论十二经气血多少。继之第一节为旁通十二经络流注孔穴之图,第二节为十二经是动所生之病,第三节为十二经穴治证,叙述十二经中五腧穴等 部位、主治及灸刺法。由于五腧穴临床效果显著,诸穴至今仍广为医家所常用。本书对学习和研究针灸学有一定参考价值。有涵芬楼影印本,一九五五至一九五六人民卫生出版社据元刻《济生拔粹》 本影印本。...

    杜思敬11-18 完结

  • 先醒斋广笔记

    最新章节:先醒斋广笔记巻三
    成书于1622年。明代缪希雍撰。清道光辛卯年武林涵古堂木刻本,1983年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。该书约12万字,分4卷。卷1,载有中风、寒、暑、疟、痢、泄泻诸疾。卷2,载脾胃、虚弱、吐血、消渴、妇人诸疾。卷3,载有幼科、肿毒、杂证诸疾。卷4,炮炙大法,选录常用药物433种。后附用药凡例。前3卷主要是作者对内、外、妇、儿各科常见病的临床经验、效方、验案,并总结了一些病证的治疗规律,如中风治法大略,伤寒三阳三阴治法总要及治血三要法等。缪氏的治气治血三法丰富了杂病的治疗。所谓治气三法即补气、破气、降气、调气;治血三法包括补血法、清血凉血法及通血法;在中风的论治上挖出了“内虚暗风”之说。后1卷主要介绍各药的性状鉴别、炮制方法、佐使畏恶等。其用药凡例,对丸、散、汤、膏的制法和适应证,以及煎药、服药方法和十八反等内容,辨析尤详,其中常有缪氏的独家见解。该书体现了缪氏的学术思想,也切合实用,对中医药理论研究及临床均有较大的参考价值。...

    缪希雍11-18 完结

  • 针灸逢源

    最新章节:小儿热病痘疹谬治辨
    清代李学川编撰。刊于1822年。6卷。卷一、卷二,选集《内经》中有关针灸的条文;卷三,收集历代各家的针灸论述和歌赋;卷四,十二经脉、奇经八脉、腧穴及经外奇穴的考证,载经穴三百六十一,奇穴九十六;卷五、卷六,为各科疾病的针灸取穴,还包括一些诊法、推拿内容;卷六论述常见病的病因、症状及药物治疗,附有验方,反映了作者针药并施的治疗思想。...

    李学川11-18 完结

  • 针灸集成

    最新章节:卷四
    又名《勉学堂针灸集成》。针灸著作。清廖润鸿撰。四卷。润鸿字逵宾,渌江人。另有《考正周身穴法歌》已著录。擅长针灸,以自身经验并参阅诸多文献,于同治十三年编撰成书。此书广取各家之长,如张介宾之《类经图翼》,王惟一之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》等书中诸多精到之见,均被采录。卷一概述针灸学的基本知识。有针法、灸法、禁针灸穴、别穴、要穴、奇穴及十四经穴位置、针刺深度等内容。卷二论骨度法及内、外、妇、儿各科病证针灸法。卷三卷四以经穴为主,包括十四经经穴及经外奇穴,每穴详论其适应证及与其他穴位的配伍方法,并摘要节录有关穴位歌赋,以利习诵。对一些穴位,引用诸家之论予以考证。对奇穴、别穴提出标准,即凡不出自《灵枢》的俞穴多称奇穴,不出自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》,而散载他书者,称为别穴。由于集诸家之长,内容系统、完整,对研究及临证运用针灸疗法,均有参考价值。有同治十三年北京文宝堂刻本,一九五六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。...

    廖润鸿11-18 完结

  • 针灸节要

    最新章节:卷三
    三卷。明高武撰。又名《针灸要旨》、《针灸素难要旨》。高武字梅孤,鄞县人。著名的针灸医家,爱好读书,学识广博,通天文、律宫、兵法、骑射等。嘉靖年间中武举,曾北上历览关隘险要。晚年研究医学,精于针灸。尝慨当时针灸多误,而穴位在男、女、儿童身上各有差异,于是铸铜人三座,男、妇、童子各一,以试穴位,并推之人身,所验不爽毫厘,做为定穴标准,惜未传世。著有 《针灸聚英》、《痘疹正宗》等书。此书为高氏参阅《内经》、《难经》中有关针灸部分的论述原文,重新编撰而成,共五万八千字,成于嘉靖八年。卷一首列九针图,其次为《难经》原文,分为补泻、针刺浅深、井荥俞经穴主病等十八节,并引滑氏之注;卷二分为上下篇,上篇引《内经》原文“九针、补泻、诸法、病刺、经腑空穴”等,分为用针方宜、平刺应五脏、九针应九变等三十六节,主要阐述针灸之基本理论;下篇录经文五十九节,以病证分目,如热、疟、腰疼、周痹等,并详述诸病证之治法,其末节专述灸法;卷三论十二经脉、奇经八脉主病及同身尺寸与经脉长短等十节。书中多高氏独特见解,论述既本于《内经》、《难经》,又对其有所发挥,是专门研究《内经》、《难经》在针灸方面运用的著作。对后世研究针灸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,对中医基础理论在针灸学上的运用亦有较大的贡献。有嘉靖十六年 陶师文梓行本,1959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。...

    高武11-18 完结

  • 西方子明堂灸经

    最新章节:卷八
    针灸著作。旧题西方子撰。八卷。系参照《铜人经》、《千金方·明堂三人图》、《外台秘要》诸书编辑而成。约成书于北宋年间。主要论述全身腧穴的灸法主治。以图为题,分别载列正人头面、胸膺、腹肚、手足图,伏人头、手足图,侧人头颈、胁、手、足图等。详叙经脉走行、腧穴分布,并说明取穴法、灸法、禁忌以及主治病证。共载腧穴三百五十二个。腧穴收载较全,论述条分缕析,简明扼要。且腧穴名下多有注解,佐以图示,是一部较早灸法专书。因王焘曾力言误针之害,故《四库提要》曰:“此书言灸不言针,盖犹焘意也。”收载资料颇多,保存了部分已佚古籍内容。有元熊氏卫生堂刻本,光绪十年钱塘丁氏据山西平阳府本校刊本附校勘记一卷。...

    佚名11-18 完结

  • 琼瑶发明神书

    最新章节:卷四·附方穴图
    又称《琼瑶神书》 、《针灸神书大成》 、《琼瑶捷径灸疾疗病神书》。针灸著作。宋刘党撰。三卷。分天、地、人三部。天部论述针法灸法等共七十七法,地部论针灸治疗诸疾凡二百一十三法,人部针灸问答等六十五法。全书备注三百六十穴,详于针刺手法。内容多以歌赋体写成,后附经脉循行图。有明翻刻宋本,道光二十八年信元堂刻本,同治十年 重刊本等。...

    刘党11-18 完结

  • 未刻本叶氏医案

    最新章节:叶氏医案
    医案著作。不分卷。清·叶桂撰,门人周仲升抄集。有1963年上海科技出版社排印之程门雪校本。...

    叶桂11-18 完结

  • 片玉心书

    最新章节:卷五
    儿科著作。明万全撰。五卷。全有 《育婴秘诀》 已著录。是书刊于嘉靖二十八年。卷一至卷三,总论儿科疾病的辨证及治疗方法,并附歌赋及望诊图; 卷四、卷五,叙述胎毒、变蒸、惊风等三十二类疾病证治。系万氏儿科临证经验之谈,颇为详明实用。有 《万密斋医书》本,清顺治十一年 刻本,一九五八年麻城卫生工作者协会铅印本。...

    万全11-18 完结

  • 外治寿世方

    最新章节:
    又名《外治寿世方初编》。方书。清邹存淦撰。四卷。存淦字俪笙,海宁人。作者认为年老体衰,幼年体嫩,皆不易服药;痘瘄、产科生死攸关,惟外治较为稳妥。故广收博采各科外治法之名方,仿吴师机《理瀹骈文》体例,编辑成帙。全书约八万字。成书于光绪三年。卷一,以病症分类。包括伤寒、感冒、中风等二十六门。卷二至卷三,以部位分类,自头至足共分三十六门,其中含有淋症、遗泻、疮痈、诸伤等病症。卷四,分妇科、儿科、痘瘄、急救、杂症、余录六门。凡六十八门,载方约二千三百余首,包括临床各科外治法的治疗方药,而以外科病症居多。分类详细,治法稳妥实用,可供临症参考。有光绪三年刊本,《珍本医书集成》本。...

    邹存淦11-18 完结

  • 外科证治全生集

    最新章节:卷四
    外科专书,又名《外科全生集》。4卷。清王洪绪撰。刊于1740年。卷一载痈疽的病因、症候、诊法并列症29种;卷2扼要地论述外科诸病治则及王氏家传经验,并收有内、妇、儿各科病症治疗经验; 卷3为外科常用药的炮制法及常用方百余首。本书以“痈乃阳实之症,气血热而毒滞; 疽乃阴虚之症,气血寒而毒凝”为理论依据,创用滋阴散寒、阳和解凝等治疗原则,从而为疽症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,著名的阳和汤便是这一治则的代表性方剂。与此同时,再次强调“以消为贵,以托为畏”应是痈疽初期主要治疗原则。书中所载之犀黄丸、小金丹、梅花点舌丹等均为外科之有效方剂,迄今仍为临床医家所常用。但另一方面,王氏过分强调自家的经验,如把外症之白陷,一概作疽症论未免失于片面; 又在治疗上反对刀针排脓、反对使用丹药等,亦属偏见,反映其治疗思想保守的一面。但清·马培之注本对原书作了较为正确的评介,纠正了原书某些不足,故本书仍不失为一部有影响的外科专书。从清·乾隆到光绪年间多次刊刻,流传甚广,建国前亦屡有发行,建国后人民卫生出版社曾有影印本出版。...

    王维德11-18 完结

  • 诊余举隅录

    最新章节:诊余举隅录卷下
    医案。清陈廷儒撰。二卷。廷儒字匊生,阳湖人。世医出身,儒而兼医。中年客游南北,颇有医名。集生平所治疑难证治,于光绪二十三年撰成此书。取举一反三之意,故名。按证分类,凡五十四种证治,约三万余言。包括伤寒、湿病、咳喘、泄痢、诸痛、虚劳、中风、痿、疟,及妇、儿科病证。每证首论病因、病理及治则,次叙详细病案,末论辨证施治之理,理论与证治紧密结合。其中天人参治证、妇女经闭寒热证等证治,将阴证阳证、寒证热证、虚证实证病案对比列述,以示辨证之要。陈氏重视患者的体质因素,善用四诊八纲,辨证较精,施治灵活。按语精详,夹叙夹议,颇为可取。有光绪二十四年校刊铅印本、二十五年铅印本,《珍本医书集成》本。...

    陈廷儒11-18 完结